你好我是粥左羅,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“視頻號賺錢牛人”:
從4月13號開始日更,到現在從沒有斷更過。
主動加個人微信號的人數超過了6000+,付費課程單價1000元,只花了27天,賣出1000+單,銷售額突破100萬。
另一門新課,在還沒有內容的情況下,1小時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0萬!
這些在很多看來不可思議的數字,切切實實地發生在了視頻號@大馳的思考空間的主理人張大馳身上。
先前,他也運營過一段時間抖音,點贊量大多只有十幾二十多個。
而從開始運營視頻號后,他的點贊量都比較多,多個視頻點贊突破3000+。
我們粥左羅主創團作者檸小憶,對張大馳進行了專訪報道,干貨密度很大,玩視頻號的一定耐心讀完:
一、想保持日更就別把事情做復雜
我做一條視頻只用十幾分鐘
發布一條視頻要多長時間?
要想選題,要寫文案,要錄制,要剪輯,最后是發布。
大多數人會把時間花在想選題、文案上,錄制和剪輯熟練了以后10分鐘左右就可以搞定了。
但是整個環節對大馳來說,只需要15分鐘就能完成。
不可思議的是,在很多人耗時最久的選題和文案上,大馳用時卻是最短的。
選題從哪里來?
“這是自然而然的,像我每天會有保持閱讀的習慣,也會經常跟朋友做一些交流,所以每天的分享主要是我的思考”。
大馳每天都會看書,都會跟別人交流,每天也就有源源不斷的選題。
視頻號,也就是大馳踐行“費曼學習法”的地方,他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,通過1分鐘的視頻分享出來。
那文案呢?
“表達是反復的思考,思考是反復的表達”。
在大馳看來,如果你腦袋里面想的清楚,但是你說不清楚的話,就代表你真的沒想清楚。
很多東西他真正理解了,也就能很快講出來,而且在講的過程中,他從來不會寫文案,更別說使用詞器。
同時,他也曾建議過大家不要寫文案。
如果沒有前寫好,很多人在面對鏡頭的時候也會手無足措,沒法錄制出較好的效果。因此,很多人會借助詞器或是其他工具,給自己打輔助。
大馳認為,視頻號支持在一分鐘內表達自己的觀點,而在一分鐘內把一件事情說清楚的能力,在現實生活中也需要。
像線下互動,公司開會,與人交友,很多場合我們都需要跟別人表達自己,而通常這些情況下,我們不會還去寫稿子。
前準備好文案后,就意味著你多了一個拐杖,會對文案有強烈的依賴性,錄視頻就形成了一種任務,一種形式,根本起不到鍛煉表達能力的作用。
而且每次都要在準備好后再去做,工作效率也會變得很慢。
“最重要的是,如果你認為,視頻號是未來的話,那直播也是未來,直播可是同步的 ?!?/span>
既然都決定把時間投入到視頻號上了,當然要追求更高的收益。
大馳在錄視頻的時候,通常拿起手機就錄,錄完后將說的內容剪成一分鐘的視頻,接著就發布了,之后再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回復評論區的留言。
運營視頻號的整個過程,他都是在踐行“最小可行化”原則,用最快的速度,最小的成本完成視頻制作。
在這個過程中,他也沒有任何包袱,不會說我一定要保持最好的儀態,最適合的環境才開始去錄視頻。
有時候,他會在車里錄,有時候是路上,甚至有時候在衛生間錄。
他也不會追求極致,錄一遍就過,不會去翻來覆去地剪掉視頻中的瑕疵。
他的視頻號平均點贊量在300左右,有兩個爆款視頻的點贊量超過了3000,但是這兩個視頻你仔細去看,也會發現里面有些地方在表達上并不是特別流暢。
有的人給視頻號一個完整的組塊去制作,而大馳很多時候其實是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來完成視頻制作。
而這其實也是他保持日更的原因之一。
從4月份開始,每天晚上10點左右更新,中間從未間斷過。
“我的視頻號基本就是拿著一個支架,心里稍微想一下腹稿就開始拍了,永遠是固定的機位,永遠講的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和感悟?!?/span>
形成了一固定的流程后,后續再根據用戶的反饋去微調,也就不難保持日更。
“你說使用一些花里胡哨的運鏡,剪輯一些好看的畫面,我也可以做,但是我覺得沒必要,視頻號本身在微信里面,而微信是個通訊工具,他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社交和鏈接?!?/span>
先用最短的時間做出來,再通過觀眾的反應獲得反饋,如果數據好,這算一個激勵點,如果數據不好,大馳會去總結反思,同時會想給觀眾創造更多的價值,這也是他給自己制作的激勵點。
如此一來,他就給自己制造了一個永恒的激勵點。
二、先愛上自己,再愛上做視頻號
如果剛去看大馳的視頻,會覺得很不適應,他的語速像是開了2倍速,但這確實就是他的常速。
有一期視頻,他還特地閉上眼睛錄視頻,來證明“2倍速”其實就是脫稿后的常速。
都說說話快的人,思維敏捷、表達能力比較強,大馳的視頻語速快,干貨足,看一分鐘像是收獲了雙倍的認知。因此,很多人為了理解他表達的意思,會把他的視頻反復看幾遍。
那說話快是好還是不好?
初期,有用戶嫌語速太快時,大馳會說聲“對不起”,但后面還有用戶嫌語速太快。
那要不要改?
在大馳看來,他平時說話的語速就是這樣,而且說話太快,并不是一個缺點。
“我一直覺得說話就是表達自己的觀點,那你的觀點應該已經在腦袋里反復揉捏過很多遍了?!?/span>
要表述什么觀點,你能不假思索地說出來,這才說明你是真的懂了。
而說話慢,“會讓人下意識地覺得,你可能沒有把這個觀點想清楚,你所表述的,可能是復述別人的,是你聽來的,自己并沒有真正運用過?!?/span>
自己真正去實踐的過程中,可能會遇到一些阻礙,這中間又有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。
實踐才能出真知,能將道理變成自己的道,那你自然而然會有情緒,說話也會變得很快。
語速,現在也恰是大馳區別于其他號主的地方。
他說的快,并且說的清,有用戶就評論他說,“大馳是我遇到的少有的語速快,又讓人聽得清的人”。
有人請教過他,說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,不敢面對鏡頭,錄的時候,又嫌聲音不好聽,錄不下去。
在大馳看來,這些都不算事。
第一,現實生活中,大家就長這個樣,在現實生活中都能很自如地生活,那在線上也就應該一樣,更何況現在很多拍攝軟件都支持美顏和濾鏡。
第二,說話卡殼,不能一氣呵成也不是事,又不是直播,可以繼續說,后期可以剪輯。
第三,為了保證說話的流暢度,可以先在心里打個腹稿,實在不行,就把自己想說的先寫出來,想清楚自己要表達什么觀點,要論證什么,論據又是什么。
第四,最重要的是你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,多去嘗試就行了沒有什么方法論。
大家開始說的時候,都是大腦一片漿糊,你要喜歡上自己,你自己就是這個樣子,你的聲音也是這個樣子,愛上自己才去做這個事。
第五,一定要有激情,你善于分享,把自己腦袋里面的知識或者技能,或者你有什么感慨分享出去,是挺好的一件事,這是不可逆的。
在這個過程中,可能還會遇到點贊不多的情況,一般人就會很氣餒,覺得自己不被認可。
大馳覺得,做短視頻,就是分享自己覺得有價值,美好的東西,可能是分享自己的情緒,自己的技能,自己的經驗和感觸。
如果想一開始就受到很多人的吹捧,這是很不現實的。
就像談戀愛,都要有一個交往的過程,但是一上來就跟別人說我要結婚生子,不然我就不跟你談,這樣別人肯定受不了。
一步步來,先愛上自己,接著愛上做視頻號這件事,在用戶眼中,你制作出來的內容也是有情緒的。
三、用戶想看的是內容不是垃圾
視頻號上現在做真人知識分享類的視頻比較多,其實這類也是較早出現在視頻號上的類型,對著鏡頭輸出觀點,只要寫好文案誰都能講,那為啥都是講觀點,講認知,大馳怎么就能脫穎而出呢?
其實他所下的功夫,遠不止視頻號層面。
運營過視頻號一個月后,大馳開始在視頻號下方放入公眾號鏈接,而鏈接的內容,就是介紹他自己,引導大家加他的微信。
第二天,也就是5月15日,大馳開始引導用戶進群交流。
那時候視頻號還沒有私信功能,對在簡介、頭圖等位置放公眾號的管控還比較嚴格,只可以通過公眾號引導大家加微信。
他在公眾號中及了他的朋友圈很吸引人,每天會發很多條,他的感悟和認知。
他每天都會發很多朋友圈,平均每天10條起步,甚至有時候比微商發的還勤快。
一般來說,頻繁發朋友圈,最后的下場就是被拉黑。
但是很多人加大馳,其實就是為了圍觀他的朋友圈,還巴不得大馳每天能多發幾條朋友圈。
大馳的朋友圈會發他的認知,發微信好友的反饋,發好友的視頻,發他看的書,發他的所思所想。
上面這兩張圖,可能有的人一個月都不一定能發這么多朋友圈,但這是大馳每天朋友圈的日常。
用戶通過視頻號知道他,看完視頻后,又去加他微信,再通過朋友圈,了解更真實的張大馳。
朋友圈也是大馳篩選用戶,留住高粘性用戶的地方。
“為什么粘性高?因為他覺得他每次在你這兒能獲得一些新的價值,新的認知,那自然就會來。相反,他感受不到價值他就會走,我也攔不住,所以我覺得從現在這個時間段來看的話,可能是我的價值和我的一些觀點能夠吸引到他們的吧?!?/span>
而每天發那么多朋友圈,對大馳來說,也是一件毫無壓力的事情。
他從來不會覺得每天發朋友圈是個任務,每天高頻次發朋友圈這件事,他已經堅持了3年。
每天的事情比較多,會看很多書,見一些人,聊一些項目,自然就會有感而發。
朋友圈對大馳而言,就是一個記錄工具,人是很容易遺忘的,過去5年,甚至過去3年自己經歷過哪些事,認識過哪些人,都很難回憶起來。
他把很多想法留存在朋友圈里,也是在記錄他的生命進程,別人通過看他的朋友圈,也能參與他的“變化與成長,失敗與落魄,進化與成熟”,而這些,于他而言,也是件特別酷的事情,朋友圈和視頻號就是他的真人秀。
他不會特意在朋友圈里立什么人設,只是表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。
“你的朋友圈,其實最好的名片是你的輸出,你的輸出最好的載體,就是你的觀點,你的觀點且能夠自證,甚至你的觀點會有一些比較奇妙的比喻,那這樣長久下來的話,其實人家都覺得你這個人挺有想法的。
我覺得這是最快建立信任感的一點,而建立信任感之后,別人才愿意更進一步去傾聽你的產品和服務?!?/span>
在大馳看來,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,每一個活生生的人投的錢都是人家真金白銀的血汗錢,能不能有一點敬畏心,好好地去研究一些你所供的產品價值和服務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好好深耕,最終用戶就會跟著你走的,你的一分鐘要對得起用戶的時間。
四、沒更到 100 期,別談自己行不行
關注數達到第一個1萬,經歷了40天,大馳也在那天做了一個復盤。
他做到一萬關注,也是出于幸存者偏差的角度來分析,他憑的是天賦和運氣,這些其他人沒法復制,也做不到。
但是堅持人人都有能力嘗試,先堅持下去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。
碰到向大馳取經問怎么做視頻號的時候,大馳也通常會這樣回復:
“你先回去做100期看看,如果你基礎的量都沒有達到的話,我跟你說什么你都體驗不到的,這個東西其實就像打游戲或者說修煉內功一樣,達不到基本的量,現在說什么也沒意義?!?/span>
在真人出鏡做視頻號的過程中,大馳也總結了三個詞:自然、有感而發、高頻。
第一個是你自己要很自然,你不能說背稿子,因為你在背稿子和你自己跟別人的真實的表達交流,這完全是兩碼事。
另外,眼睛一定要去看到那個手機的前置攝像頭,不要看到鏡頭里面的自己,不然的話對觀眾而言的話,你看到的沒有在看觀眾,你是在看稿子后或是看其他地方。
第二,視頻內容,才是自己有強有力的護城河。如果你的觀點只是從別人那里搬運,其他人也可以復制過去,但你的內容都是自己有感而來,這就完全是兩碼事了。
第三,最重要的就是高頻,你每天都要輸出,像寫日記一樣,保持高頻次地觸達。
做視頻號的人很多,每天視頻號里也有海量的信息,幾天沒到你,用戶可能就會忘記你的存在了,那怎么讓用戶記住你?
營銷的本質或影響的本質就是反復觸達,保持高頻輸出也就是跟遺忘規律賽跑,抓住觀眾長時記憶的關鍵期。
五、視頻號不只能變現,還改變了社交鏈
6月13號,大馳運營視頻號剛滿2個月,這天,大馳在公眾號發布了他做的第一個知識付費課程。
很反常的是,他的課程根本沒有宣傳軟文,就一個27分鐘的視頻,看完之后,你再決定買不買。
27分鐘是個特別長的時間,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,現在很多人設計課程,都很少多于20分鐘,誰會愿意看完這么長的視頻呢?
但讓人意外的是,這門課程單價1000元,但是銷售速度趕超知識付費行業中的絕大多數人:
2天成交30萬!
3天成交40萬!
16天成交90萬!
27天變現超過100萬!
截止到9月14號,變現已經超過120萬!
對于這個結果,大馳說這比較符合他的預期。
“很多人會覺得文字和短視頻是兩碼事,但本質上作為信息的載體,你稍微解構一下,會發現底層是一碼事。
而這種輸出最終體現在你的意識形態的傳遞,任何一個人都有認知局限,任何一個人都對未來不確定性感到焦慮。
而你的意識形態如果能用強悍的表達來呈現,你就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。
這種信任的本質,不是對你人的信任,而是對未來不確定性下的一種抓手的信任。
搞定了信任,再來做銷售,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?!?/span>
大馳圍繞視頻號做的所有事情,都離不開“真實”二字,他就毫不掩飾地把真實的自己呈現在用戶面前,用戶才會回饋給他更多。
此外,視頻號對大馳最大的改變是認識了更多的朋友。
視頻號滿足了社交的需求,這種社交需求是抖音短視頻前所未有的用戶心智,也就是你把媒介變成了你的延伸。
你的表現線上線下相一致,你把自己這個人通過視頻號進行了時空的延伸。
而且每天日更,在人流中高頻觸達自己的意識形態和自己的臉,用戶對你比較認可,也會愿意跟你交朋友圈,這樣也就獲得了比較穩定的流量。
大馳之前的圈子主要在成都,現在通過視頻號認識了各行各業的牛人。因為他在視頻號里表現得比較真實,他去線下社交的時候,別人也對他感到很熟悉,就像老朋友見面那樣,有種親切感。
我們在看大馳的視頻號的時候,你會發現他給的感覺很真實,他不會包裝自己,不會刻意設計視頻形式,他就每天保持學習,持續進行輸出,把現實生活中的自己搬到網上來。
也因此,很多在線下見過大馳的人,能很自如地把他跟視頻號里的他重疊起來。而這都不是文字所能賦予的。
“人生的最大幸福是做自己以為是偉大的事情,并且全力以赴的努力?!?/span>
這是蕭伯納說的一句話,也是大馳正在追求的一件事。
-END-